糕点创业
“只要用心学习,有谦卑的心,任何痛苦都可以挺过去。”
世界面包冠军吴宝春日前接受笔者采访时,谈及他艰辛的过往,有感而发地这么说。
1970年出生的吴宝春,父亲早逝,为帮母亲分担家计,国中毕业就从屏东乡下到台北当面包学徒,自小身体瘦弱的他,16岁身高仅有138厘米,每天清晨3点起床,就忙着烤面包、摆盘、搅拌等,一直到晚上8点才能休息,由于个头太矮,只能站在色拉油桶上面,把烤盘送入烤箱,经常一不小心就被高温的烤盘烫伤手臂,师傅总是说:“没烫到就不会出师”。
吴宝春的父母都是文盲,他念的是放牛班,识字也有限。有一天,师傅叫他秤一百两的砂糖,他慌了:“一百两是多少公斤?”师傅很凶地瞪着他,他只能看着秤一格一格数,他非常后悔以前没有好好读书,连“猪排”两个字都写不出来,只会画个猪头加个“非”字,于是他下定决心,努力学习。
当时的他,毕竟只有16岁,离乡背井,每当夜深人静孤独之际,想到母亲的辛劳,忍不住掉泪。
“真的是很辛苦,但妈妈是我最大的精神支柱,她白天帮忙采菠萝,背着十多颗菠萝走几百米的路,还帮人家采甘蔗、种稻,晚上有流水席也去帮忙端菜,她都不怨天尤人,我有什么好哭的。”
在他踏入社会时,他就自我期许“我一定要成功”、“我要出人头地”,从小就爱哭的他告诉自己:“不管未来吃多少苦,我都不会哭。”于是他在住处的墙壁上贴满上述标语,每天睁开眼就能提醒自己。
当兵是吴宝春生命的转折点,他遇到生命中第一个贵人——大专兵官建良,官建良教他注音符号、识字,快退伍时,他终于学会查字典。
“我很清楚,唯一能改变我的命运,就是学习。”
于是他一路自学,努力阅读,把握各式各样的学习机会,包括潜能开发,“当面包讲师,可以多点收入”,向来腼腆的他,终于敢站上台说话了,“第一次上台讲3分钟,我根本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?”
事实上,吴宝春也曾多次彷徨、沮丧,“我常问老天爷:‘为什么我付出这么多,还只是个面包师傅,请你告诉我,要怎么样才能成功?”当然老天爷不会回答他,他只能告诉自己:“因为我还不够努力!”
认识吴宝春的人都对他的努力印象深刻,他们或给他机会学习,或对他倾囊相授。
1999年,台中多喜田面包店缺主厨,老板吴全回忆说,吴宝春来面谈时第一句话就说:“我的脑筋比别人差,但努力工作比别人强。”吴宝春也以行动证明一切,他不仅是做面包,也开始研发新口味。
后来吴宝春听说位于台中一个巷弄里的堂本面包店生意非常好,他亲自去拜访,没想到竟然有客人买不到某种口味的面包,还求店家:“有没有冷冻的可以卖?”吴宝春简直不敢置信!
吴宝春带着自己最得意的作品给堂本面包店主厨陈抚光吃,没想到陈才咬一口就丢掉,“难吃!”吴春宝未恼羞成怒,“我看到我的希望!我找到味觉的盲点!”
陈抚光后来教他听音乐、品红酒、带他去纪伊国书屋买日本专业烘焙书、研究各式食材,认识微生物,为了看懂这些日文书,吴宝春还特地去学日文,他了解“品味”的重要性。
只要对他有帮助,即使看不懂,他都会硬着头皮去搞清楚,“我会去找10种、100种方法,然后去试10次、100次,想方设法找出口”。
1996年,吴宝春在日本杂志上看到世界面包大赛第三名的作品,兴起参赛的念头。他从2005年起就着手准备,并把目标设定为世界冠军。2009年,他甚至辞去工作,转战全台各地练习。2010年,比赛前3个月,他每天练十几个小时,第一次体会到忘我的境界,终不负众望,拿下世界冠军,看到台前群众高呼:“台湾!加油!”这一刻他掉泪了,“我看到生命的价值!”
吴宝春透露说,他从当学徒起,就把大部分的薪水都寄回家给母亲,晚上去兼擦洗车赚生活费。去法国比赛前办签证,他连10万元(新台币,下同,约4200新元)的财力证明都拿不出来,幸得朋友相助,所以他始终不放弃,更珍惜每一个机会。
一个屏东乡下放牛班的孩子,能获得世界面包冠军的殊荣,成为“台湾之光”,已是传奇。
“做面包,我没得选择,只能挑战它、面对它!走到今天,我自己也觉得不可思议!”
今年8月,他准备在台北开第一间分店,扩大事业版图,他非得学会管理这门学问,即使台大愿让他旁听这些课程,他仍选择负笈新加坡国立大学,“目前我只收到录取通知书,课程的内容和安排还不清楚,但我很珍惜每个学习的机会”。
“只有懂,才能找到适当的人才,做好公司的规划与决策,如果我不懂的话,专业经理人怎么会有安全感,就好像一艘迷航的船只没有航海图,我也没有安全感。”
尽管吴宝春今天已功成名就,但他始终朴实、谦和。而且,他不藏私,“把知识传承下去,我再去学新的东西,把知识公开才能帮助更多人、更多农民,创造共好”。
7月起,吴宝春每3个月将赴新加坡密集上课10天到15天,为期两年,同时9月也将至台湾大学以实务教师身份开设和美食有关的通识课程。他已准备好将自己归零,回到当学徒的时候,一切从零开始。
学习对吴宝春而言,“宛如在茫茫大海中找到宝藏,非常快乐”,他深信“只有知识,才能解决瓶颈,减少挫折”。
学习也真的改变了吴宝春的命运,因此,他在2011年以母亲陈无嫌之名成立基金会,将公司盈余的一部分拿来鼓励小朋友阅读,另一部分作为清寒奖学金,目前已捐出了几百万元。
同时,“我也非常感谢新加坡给我学习的机会,我有能力的话,也愿去分享”,只是目前他以学习为重,对于不少新加坡人希望他去开分店,他笑着说:“未来有很多的可能性。”
上一篇:微博订蛋糕成就了他的创业梦
下一篇:“中国创业榜样”公益活动启动